05.中國移民現狀丨《麻辣嬸聊移民》專欄
傾囊相授,指點迷津,站在高處聊移民!歡迎來到《麻辣嬸,聊移民》,我是麻辣嬸,今天就和你聊聊中國移民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經歷了三次大的移民潮,而現在呢,正處在第三次移民潮中。著名學者易中天說:“現在所謂移民潮,無非就是兩種人:財富精英和知識精英。那么之前的兩次移民潮,移走的又是哪些人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中國的三次移民潮。
我們來看看第一次,它發生在什么時候呢?那就是上個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初期,那么這次移民潮的主體是有海外關系的人。
第一次移民潮發生在“十年浩劫”結束之后。可以說,那個時候想要出國是特別困難的事情,一來殘留的意識形態還在,出國就等于叛變,風險很大,二來那時中國人窮,大部分人連機票都買不起,哪里還敢奢望出國移民?但就是這樣艱難的出國環境,依然阻擋不了當時人們出國的熱情,哪怕是有半點海外關系的,都在想方設法地出去。
這一代人移民的最大訴求是什么?是對擺脫長期貧窮的極度渴望。當國門打開,他們看到與發達國家的懸殊差距,給他們的心理帶來了巨大沖擊。
當時號召經濟上學習日本,很多官員就去日本訪問,訪問的人回來介紹:日本普通工人家庭一般有四五十平方米的住宅,全國平均每兩戶有一輛汽車,95%以上的人家有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耐用消費品,服裝式樣多,農民都穿毛料子。日本東京的大型商店商品多達50萬種,而北京的王府井百貨大樓僅有2.2萬種,相比之下,“實在覺得很寒磣”。
那時候,一個普通中國人一個月的工資幾十塊,而日本人一天就賺幾百塊,那時候能出國,無疑是擺脫貧困最好的方式。
從1984年日本提出接受10萬中國留學生的計劃開始,中國留學生開始大量的涌向海外。1985年開始加拿大接納了7萬大陸移民,而截止到1990年美國接納中國大陸移民23余萬。
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波移民潮,第二此移民潮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這一時期美國繼續接收中國留學生,同時加拿大等國開始放寬技術移民的條件,吸引中國技術人才。同時,勞動力匱乏的國家也開始打開市場接受中國勞工移民。同時由于東歐經濟轉軌,蘇聯解體,大量中國人也開始移民歐洲和前蘇聯地區。
有數據顯示,1979年至1999年,中國人(含港澳臺)移民歐洲人數達到64.5萬人。
高曉松就是這一時期的親歷者,在一次節目中回憶說:“那時候你隨便走到北京著名的文科大學,跟人家說,你們這的校花是誰,我現在有去美國留學的機會,可以帶著她一起走。那校花絕對可以連招呼都不跟家里打,直接就跟你走。”可見當時學生們想要出國移民的意愿,就是這么狂熱。
這一代人移民的最大訴求又是什么?是對海外生活極度美好的想象。經過十幾年的改革開放,通過電影、書籍的傳播,當時的人們對海外的認知不再只是“萬惡的資本主義”,而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發達國家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深深吸引著當時的中國年輕人。
好了,上面我們說了第一次第二次移民潮,我們接下來看一下三波移民潮是怎么發生的。
第三次移民潮發生在2010年,一直到今天,還一直持續著。跟前面兩波不同的是,這次的人群對于海外已經沒有那么多盲目的想象,他們基本上屬于每年都要去國外度假、出差的人,他們的財富、知識、見識都屬于社會的中上階層,也就是主要以富裕階層和知識精英為主,海外投資移民和技術移民的比重逐漸增大。
2001 年以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企業也加大了海外投資進程,大量企業的管理者、技術人員、工人也開始大規模走出國門,成為新一代移民。同時中國加入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以后,越來越多的國人沖入高凈值人群行列,于是移民也成為他們的選項。另外在2008年經歷股市暴漲和樓市高起過程中獲利人群也是此次移民潮的中堅力量。另外北上廣乃至輻射出去的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大量的中產階級開始加入移民人群。
那這一代人移民的最大訴求是什么呢?現在的人移民的原因更加多元了,如果非要找出一個最大的訴求,應該是“安全感”吧。
近年來,隨著人民幣的貶值,資產全球化配置已經成為了規避風險的利器。由此可見,無論是從資產的保值增值還是對子女的教育來看,移民都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好了今天麻辣嬸跟你分享了中國的三次移民浪潮,我們來回顧一下,第一次被業界稱為"技術移民浪潮",第二次被業界稱為"留學移民浪潮",而第三次移民便是眼下的"投資移民浪潮",處在當下,如果您有移民方面的疑問,可以找嬸來咨詢。
我們會對您的電話嚴格保密,請保持電話暢通。
公休假日可能會順延,請您耐心等候。